3月17日,云淡風輕,柳絲吐綠。人文學院退休教師王光福、語言基礎教研室教師史媛娜受邀參加了淄川區委黨校聊齋文化課程建設研討活動。

首先,兩位老師一起參觀了黨校的聊齋文化課程建設場所,對寬大敞亮的兩層樓的巨大展廳進行了初步的內容設計。布展內容圍繞聊齋先生、《聊齋志異》、聊齋詩詞、聊齋俚曲、聊齋文賦、聊齋雜著、聊齋傳播、聊齋文化與當下文化結合等方面逐次展開。將充分利用聊齋學著作的書影、聊齋詩詞的書法作品、聊齋文化景觀的設計等內容,使展廳既成為聊齋文化的集中展示場所,又成為向黨員干部進行真善美思想品德教育的生動大課堂。

然后,兩位教師與黨校的有關教師進行了座談。王光福老師重點談了聊齋文化課程的文稿撰寫工作與聊齋文化的科學研究工作。史媛娜老師建議,要進一步挖掘聊齋文化的現代價值,打造“聊齋學+”特色課程體系,推動聊齋文化融入黨員干部教育活動。她重點強調,要充分利用現代媒體傳播的快捷性和直觀性,拍攝一批聊齋文化的短視頻,既可對外宣傳淄川的聊齋文化,也可對內充實聊齋文化課程的教學內容。

淄川區委黨校培訓中心主任田小鷗老師提出,王光福、史媛娜兩位老師的建議,對黨校的聊齋文化課程建設富有啟發性和指導意義。今后將繼續依托人文學院的學術資源,共同推進聊齋文化課程的建設與開發。
人文學院始終以服務地方文化發展為己任,聊齋文化也是學院富有學術傳統的研究內容。未來,學院將繼續發揮學科優勢,推動聊齋文化研究與黨建教育深度融合,為淄川文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將學術做在大地上,將課堂搬到所在城市的每個角落,將是學院學術與教學的永恒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