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可孝 劉淼 宓家峰
全國職院技能大賽斬獲一等獎,實現歷史性突破;1.6萬平方米培訓大樓即將竣工投用,打造全市乃至全省教育系統最優培訓地;0-6歲托幼一體化幼兒園本月開園,開全市公辦機構之先河;內涵發展持續加速,“專升本”腳步漸行漸近……
金秋時節,淄博師專迎來了又一個沉甸甸的“豐收季”。
作為本市唯一師范類高校,淄博師專的發展一直引人關注。盤點近三年發生的一切,人們的強烈觀感就是:變。
這種變,是以生為本,突破上行的觀念之變;是重心下移,院系搭臺的機制之變;是文化引領,重塑生態的內涵之變。在從心態到狀態的不斷切換中,在從低位向高位的不斷進階中,淄博師專如追風少年,鮮活生長。校黨委書記于軍表示:“時代奔涌,不進則危。唯有變革向前,向新而生。”

奐山,煥然。
從“等天下雨”到“精準滴灌”
——觀念之變
“上廁所再也不用排隊了!”當2020年暑期開學學生返校時,所有的女生發出同樣的驚呼。
因師范專業特性,淄博師專男女生比例幾近達到1:9。而建校之初,教學樓的設計者顯然沒有想到這一層,男女廁所蹲位1:1。每每課間,女廁門前排長隊成為一景。為此,2020年暑假,學校籌資100余萬元,對全部教學樓女廁進行擴充改造,增加了150多個蹲位。
一次小小的“廁所革命”,展露淄博師專落實以生為本理念之一角。
2020年初,學校黨委審時度勢,轉變觀念,確立了以困境突破凝聚向上力量、以機制改革激發前行動力,以文化引領助推內涵發展的變革路徑,重量旗鼓,勇開新局。
謀定而后動,學校首先以問題為導向,錨定師生“急難愁盼”,把脈問診,精準施策,在持續向好的變化中,喚醒師生沉潛心底的夢想和渴望。
學生餐廳一直是個問題“槽點”,設施老舊,菜品欠佳。學校優先籌措資金,全部新換木質桌椅并加裝電梯,同時改革承包經營方式,飯菜提質不提價,學生好評如潮。與此同時,全校范圍開始設施更新,重整“山河”:從學生公寓改造到走廊“蛛網”整治、從校園主次干道和人行道升級到操場塑膠跑道換代,從敞開大門辦學到校內千墳外遷……在一件件實事大事的落地落實中,在一天天可觸可感的變化中,師生看到了決策者進取求變的智慧和決心,全校上下心氣兒一天天看漲。
市實驗幼兒園是淄博師專的實踐基地,一直有著深度合作,原園長宋文霞對師專有著深厚感情,一直關注著師專發展。說起這幾年的變化,她用了兩個詞:一是日新月異,二是脫胎換骨。
從學校辦學到院系辦學
——機制之變
“躺不平了。”
這是淄博師專老師當下最大的感受。
躺不平的直接原因是,職稱評聘和績效考核風向變了。
此前學校評職稱,都是簡單拿條件往上套,與實際工作狀態和績效關聯度不強,導致有些老師專心評高,無心干活。同時,一旦聘上,即便躺平,也待遇不減,高枕無憂,導致優質教育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對此,淄博師專重新建構以實際工作業績為核心的多元評價體系,把職稱評聘與工作績效掛勾,實行動態管理,讓每一點貢獻或每一次懈怠都在考評中得到兌現,消除模糊地帶。
校組織人事處韓韜表示,現在學校以職稱杠桿撬動工作潛能,把多年的一池“死水”攪活了。“年度考評要分等級,排名次,待遇隨之上下波動。比如,同樣正教授,年終績效獎勵,多的能拿3萬元,少的只有6000元,大家不僅不能躺平,連坐也坐不住了。”
與此同時,學校重心下移,由學校辦大學到院系辦大學,實行“強院系”戰略,行管后勤等部門為院系提供人財物的全方位保障。現在招聘人才,都由院系提需求、組評委、定人選,黨委議決,人事經辦,紀委監督。招人用人自主權的下放,強化了院系責任,激發了院系在引才上精挑細選,實現了人崗相宜。
院系平臺大了,有了更多騰挪空間。作為非師范類創新專業,文旅學院新設的研學專業引力爆棚。院長王松江說:“2020年我們設研學專業后,國家層面的政策也隨之出臺了,區域文旅融合也跟上來了,一切都好像為我們量身定做。”
同時,學校不遺余力搭建支撐平臺,投資4000萬元建了實訓樓,投資1800萬元建了人才公寓,博士研究生和緊缺高層次人才可以“拎包入住”。

從價值引領到主動奔赴
——生態之變
“奐山巍峨,柳泉漾漾;美麗淄師,飄溢書香……”
這段時間,淄博師專喜迎二十大紅歌+校歌比賽正在緊張籌備中。一個院系百人上陣,蔚為大觀。音樂系的劉靜老師說:“這是我們發自內心的聲音,每次唱起,都會熱淚盈眶。”
文化引領,是淄博師專內涵發展的重要推手。
2021年學校文化展館開展時,“守正創新、聚力奮進”的學校精神和“求知求真、尚善尚美”的校訓刻在了展墻上,也刻在了全校師生的心里。
在于軍書記看來,學校文化是立校之魂,得與整個機體血肉相連,大而化之,人云亦云實不可取,基于校情而生發,讓每一字皆有來歷和歸處,方為正道。基于此,學校對校園文化體系進行重構,精心提煉學校文化內涵,讓學校精神和價值觀入腦入心,深植校園里的每一片土壤。
文化浸染,帶來的是價值認同、職業歸屬以及行動自覺。
現在,一度冷清的教師餐廳人氣爆棚。就餐的老師從不到100人猛增到400多人,餐廳成了一個個小沙龍。楊梅老師說:“氛圍這么好,談談工作聊聊天,來了就不愿走。”
淄博師專成風化人,涵養了一方適宜的“教育生態”。全校師生主動作為,傾情奔赴,已不再滿足于執行力,而是不斷追求創造力。
作為淄博師專師范類專業的“第一擔當”,學前教育學院目前在校生3000余人,占到了在校學生總數的近三分之一。學院堅持內涵發展,在參加職業大賽和拓展辦學空間方面成績斐然,不斷筑起淄師教育的新高度。院長趙瑜說:“給個舞臺就要飛。”
美哉,斯言。